close

先不管味精它的化學程式是什麼,記得小時候,味精是算賣的,買回來以後,包好,收藏起來,每每在特殊時日或有客人來時,做菜才可以加味精,平常呢,都是捨不得吃。有錢人家也是,平常做菜時加一些,等到有客人來時,再多加一些做菜,用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顯然,味精是個很貴重的奢侈調味品,如果有人家裡有日本味之素,更是會讓許多人瞪大眼睛,羨慕不已。味精用完了,盒子還不能丟,再把買來的台製味精放進去,滿足一下私人的虛榮心,老一輩的廚師大哥們,到現在為止,做菜如果不放一些味精,就好像菜沒煮熟一般,端不出去,會丟臉的。還有,味精不是只可以用來做菜,牙齒痛時,老一輩的一定會叫你把味精塞在蛀牙孔內,這樣牙齒就不痛了。

 

  但是這個奢侈的調味品,在這幾年來卻是讓人不敢領教,因為吃多了,心悸、恐慌、掉髮等一大堆的後遺症。外國人更是把味精引起的現象給了一個奇怪的名詞,叫做「中國菜症候群」。

 

  其實,味精並不是那麼可怕,就好像是香料一般,一點點會讓食物、菜餚的美味加分,多了,真的就不像是在吃菜,簡直是吃味精。

 

  一般做菜,講究一點的人一定會藉由高湯來讓食物加分,就以雞高湯為例,一般要熬個雞高湯,一隻雞,放入鍋內熬煮,小心慢慢的熬,非得要2個小時才能熬出像樣的雞高湯,但是雞一隻多少錢呢?自己家裡吃一隻雞,好一點的3400元以上,差一點的也要200多元,不可能去用一些100元以下的雞,然後熬2小時,瓦斯費、時間的浪費,加進來總共多少錢呢?用快鍋,雖然時間、瓦斯都可以節省,但是快鍋煮出來的效果與傳統小火慢煮的效果不一樣,所以有許多人就會藉由味精的力量來增添食物的美味,以至於用量就多了,省錢省時省瓦斯,就這樣,味精的量就愈加愈多。

 

  味精真的沒有那麼不好。做菜時,該加的高湯還是要加,該爆香的香辛料還是要爆香,該放的料還是要放,到最後,要起鍋時,調一點點的味精,可以讓食物的美味加分,可以讓食物的胺基酸互補,但是,真的只要一點點就夠了。還有味精不可以久煮,久煮的味精就會變質,吃了以後,中國菜症候群就會出來。

 

  有一些麵店或餐廳,明明跟老板說不要味精,眼睛也盯著看,真的沒加,但是吃起來為什麼還有味精味呢?──因為高湯,高湯內已加了味精,而且又久煮,所以吃起來還是怪怪的。

 

  廠商們也了解味精開始慢慢的不被接受了,就開始研發新的人工甘味劑,從第一代的味精(半透明、棒狀的),改良從食物本身的胺基酸抽取出來的美味胺基酸成份,成為第二代高鮮味精(白色的、粒狀的),強調只要一點點就可以讓美味上桌,所以開始就有很多相關的產品出現,香菇精、昆布精……賣價也可以提高一些。真的比起第一代的味精,效果來得好一些,雖然有點貴,但還是被許多店家、家庭接受,但是第一代的印象給人太深,所以排斥它的也愈來愈多。

 

  於是第三代的味精就出來了,所謂第三代味精就是調味型味精,味精不再只有味精的味道,加了鹽份,加了香料,加了食物胺基酸進來,所以柴魚精、鰹魚粉、雞湯粉、排骨粉……等一大堆的粉啊,精啊,一直推陳出新,這就是第三代味精。比起第一代、第二代真的差別很大,接受度也比較高,因為調味品上面沒寫味精,因為加了許多高湯本身所使用的材料進去,賣價也可以調高一些,味道也變得比較豐富一些,只不過,我自己比較懷疑的是,這麼好的東西加進去,為什麼還是那麼便宜呢?柴魚粉內全部都是柴魚嗎?雞湯粉內全部都是雞嗎?如果全部都是一瓶或一盒,我想也要上仟元才夠成本,還要加上廣告、宣傳費用、管銷費用……一大堆費用的,廠商又不是慈善機構,賣一盒賠三盒。

 

  廣東人熬上湯,裏面有多少隻老母雞、豬肉、金華火腿……等食材,熬一天二天很正常,日本人熬拉麵的高湯,豬骨、雞骨、蔬菜、昆布……等也要熬個一整天,所以賣價就比較高,現在的人沒那麼笨,上湯粉、龍蝦粉、雞湯粉、大骨粉、昆布粉……這個2,那個3,再來個2錢,加入多少多少的水煮開,嘿嘿!味道還不賴,成本又可以省很多,又沒有高湯的那麼高熱量,為什麼不呢?

 

  不做結論,因為我也有吃這些東西,因為我的工作中,這些調味品的比重佔大多數,我的金錢收入也要靠他們,電視表演的收入實在很少,甚至有些節目上了還沒錢,連食材費都沒有,所以,不做結論,隨便你們想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lin8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