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第一要素──油脂……
但,油會讓你的血管粥狀硬化、血濁、血油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高、爆血管……等等,怎麼辦呢?為什麼美味與健康永遠不能劃上等號?
油脂有分三種,第一種是飽和脂肪酸,也就是美味的原凶,在常溫下會變成固態,且愈硬愈飽和。氫化處理過的油,也是屬於飽和脂肪酸,如:植物奶油、酥烤油、雪白油、油酥專用油。素食鐵板燒用的椰子油、棕櫚油,也是飽和脂肪酸,但是,這些油脂卻是在高溫的環境下,最不容易質變的、最穩定的,油炸的效果是最好的。
第二種和第三種,就是不飽和脂肪酸,這包括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大概都是植物油,包括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黃豆油、葵花油、芥花油……等,食用這些油脂,比較不會讓血管粥狀硬化.還有青背魚種,如:鮪魚、鯖魚、秋刀魚、鮭魚……等,因為含有ω3、EPA、DHA,也有益於心臟血管的保護,雖然就健康來講,它的好處多多,但在高溫的環境下,它不穩定、容易質變,質變後也會產生不良的物質。
一般營養師都會建議,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交互使用,因為有些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雖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但也會降低好膽固醇,而且因其容易被氧化或質變,也間接的影響血管表面健康,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搭配著使用最好。
以前的廚師做菜時,會把油脂的美味,搭配著菜餚美味,讓食物更完美的呈現出來。例如:炒素食時,會利用菜籽油+麻油,或用花生油,或用炸過許多種素食的油炸油,來彌補素食美味的不足。油炸東西時,一定會使用動物性油脂,因為油炸出來最酥脆也最香。日本有名的天麩羅店也是把動物油70%,加上植物油15%、加上麻油15%組合而成,來炸成美味的天麩羅。
最近市面上有從日本引進一些健康的油脂,有認證過,可以讓油脂不經過肝臟,直接由腸道代謝,較不易讓人產生肥胖,所以,價格有比較高,我也有使用,但是,我不像電視上說的那些見證者一般,我沒有瘦下來,不是油的問題,可能是我吃的食物有問題,因為我喜歡蛋白質、澱粉的食物。
一般人都認為橄欖油最好,沒錯,橄欖油很好,地中海型的飲食,橄欖油佔重要的地位,再搭配洋蔥、番茄、香料等,多種食材非常好吃,也可以降低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但是,我看電視上,地中海型附近的居民好像胖子也不少?!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會買各種油來入菜,家裡面橄欖油、芝麻油(黑、白兩種)、葵花油、大豆油、苦茶油……好多種類的油,換來換去,然看起來好像營養師所建議的方式,交換使用,但我不是營養師,沒那麼厲害,我只不過是為了追求更美味的菜餚而已。我也有一些美食的同好們,有許多人他們家還是使用黑毛豬的油來燒菜,因為豬油的美味,是其它油脂所無法替代的,他們也沒有像我麼胖,身體也不差,或許是特例吧!但是只要您吃過我們所說的那種本地高檔的黑毛豬,我想,一定會把健康暫時先放在旁邊一下。滿足自己的嘴比較重要。好吃的大閘蟹,濃郁的膏黃、蟹油,不吃一口,一定對不起自己;一口500元的黑鮪魚,如果是免費的,不吃是白痴;巧克力再加上紅酒,聽說可以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又可以大大方方的吃,每一次面對這些美味的東西,總是由後腦直接下命令,給手、給嘴,縱然心?面一直想著要健康,要健康,要健康。少油、少鹽、少糖、少澱粉、多纖維、多運動……好像只把它放在心裡面,無法抗拒美味的油脂,怎麼辦?
行政院衛生署最近公告之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和營養宣稱之規範(參閱衛署食字第0900057121號公告)中,列有國人每日營養素攝取量之基準值,其中熱量2,000大卡,脂肪55公克,即每天脂肪攝取的熱量為495大卡,約占每天總熱量的25%。另列出飽和脂肪酸(S)每天攝取量18公克,顯然剩下37公克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油脂中含有三大類型脂肪酸)的攝取量,唯此二類究竟應各自攝取之基準值並未設定,畢竟構成膳食全部營養素值中部分營養素基準值需視其必需性或尚待確立之故。
膳食攝取基準(Dietary Reference lntake)設定的目的在於健全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預防營養素攝取不足引起之缺乏症及防範攝取過多導致危害健康之危險性。先進國家國民的三大死因皆來自心臟病、腦中風、癌症之罹患,已知與飲食習慣相當密切,特別是攝取脂肪之質和量的均衡影響很大。
生活習慣病之防範措施一般可分三大層次調適說明之: |
脂質自古即被認定為重要營養素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各個脂肪酸及脂質的特異性在人體保健的機能研究,從做為熱量主要來源的油脂中,各類型脂肪酸之攝取基準比率S:M:P;多元不飽和脂肪酸w-6:w-3之攝取率;特定脂肪酸AA(花生四烯酸)、EPA、DHA(魚油)、CLA(共軛亞麻油酸)、GLA(Gama次亞麻油酸)、MCT(中鏈脂肪酸)、DAG(二醯甘油)、Phytosterol(植物固醇)、PS(磷脂醯胺酸)等機能性產品的研發結果及其構造脂質之機能、藥理效果的解明等,促使保健食品開發轉移以此為中心主題,其成果對21世紀人類的健康長壽確信必有貢獻。
膳食脂肪攝取量和必需性
日本第6次修訂的脂肪酸攝取量依第5次的基準量1:1.5:1(S:M:P)略加修正降低單元不飽和脂肪攝取量,即以不超過3:4:3(S:M:P)為宜,且w-6:w-3之比率亦修正為4:1。日本人一日平均約攝取60公克油脂,其中約54%來自顯型油脂,46%來自隱型油脂,油脂攝取之能量視生活形式、運動量的比例而異,行政管理人員油脂攝取以總熱量的20%為宜。
國際脂肪酸‧脂質學會(ISSFAL)2000年6月4日~9日在日本筑波學園都市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之國際學會中建議成人必需脂肪酸攝取量為3.3en%(w-6:w-3=2:1.3)。
另以總熱量2,000大卡攝取設定值對亞麻油酸(LA)每天攝取上限以6.67公克為宜,妊婦及授乳婦攝取DHA每天3公克之註腳。
脂肪酸的機能和攝取基準
註:S:飽和脂肪酸;M:單元不飽和脂肪酸;P: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酸的機能和攝取基準 資料來源富味鄉官網
膳食脂肪的攝取 |
食品的種類 |
脂肪的種類 |
主要成分 |
脂肪酸的機能 |
儘可能增加攝取 的脂肪 |
紫蘇油 亞麻仁油 沙棘油 魚油 |
w-3系多元 不飽和脂肪 |
次亞麻油酸(a-C18:3) EPA(C20:5) DHA(C22:6) |
1. 促進血液流暢 2. 改善生活習慣病、過敏症 3. 改善腦和視網膜的機能 |
芝麻油 橄欖油 育種改良的 芥花油 葵花油 紅花籽油 |
w-9系單元 不飽和脂肪 |
油酸(C18:1) |
1. 調整血液中膽固醇值和血糖值 2. 油性較安定,改善生活習慣病的發生 |
|
儘可能減少攝取 的脂肪 |
沙拉油 |
w-6系二元 不飽和脂肪 |
亞麻油酸(C18:2) |
攝取過量時,易減低HDL膽固醇和 引起過敏反應、炎症。
|
熱帶性植物油 (椰子油、棕櫚油) 陸上動物的肉和 脂肪、奶油 |
飽和脂肪 |
肉豆蔻酸(C14:0) 棕櫚酸(C16:0) |
攝取過剩時,血液易濁和固化, 增加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等的危險度。 |
使用油脂必知十事 衛生署 編按:行政院衛生署為了讓人民建立正確使用油脂的觀念,以確保健康,特別擬定了「使用油脂必知十事」,經由衛生署署長張博雅批准後,藉由中央日報此次舉辦座談會,由衛生署張壽昌科長在會中正式向外發表。 |
|
(摘自中央日報1993.5.12食用油座談會)並經張壽昌前科長更新修正 |
留言列表